以前,我認為「愛」就是全心全力為家犧牲奉獻。可是一旦婆婆嫌棄、孩子頂撞……,卻心中五味雜陳,會很不甘願。在慈訊多年後,學會跟這些負面情緒在一起,慢慢地轉化、釋放,並不斷地透過各種工作坊及課程,去察覺信念盲點,了知各種衝突的發生,没有誰是誰非,是我選擇的詮釋方式,付予事件不同的解讀,才逐漸喚醒「真正的愛」。
在回顧與孩子長逹多年的衝突中,我覺得事件本身没有對錯,是我的信念付予了它特殊意義。
幸福報報 |
每一次事件的發生,我們都付予「它」某一種意義(痛苦、不甘心……)。可是為何我們會付予這事件意義?因為,你內在有一個因─「我內心的深層想法」是從來没改變過。這固著不動的因鉗制了你的命運。 可是,我們對上課的道理都明瞭,甚至自以為是、說得頭頭是道,但是總體會不到箇中滋味,每每在生活中處處碰壁、受挫,為什麼? 《奇蹟課程》學員手冊第六十課:「我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我靠的是上主在我內的力量。」 我們曾以為靠的是上主的力量,而上主又與我没有交集。但,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力量「不在外面而是在我們裡面」。 我們要找回內在的力量是要憑藉感受,非仗恃語言或理智的。若是你覺得「你內的力量」是不踏實且使不上力,那是因為没有跟自己的真實感受在一起。 《奇蹟課程》學員手冊第六十課:「只有在寛恕之際我才會憶起它的存在。」 只有在真寛恕時,你才會連結到內的力量。若是心中還有很多怨尤、不滿……是無法憶起它的存在。 《奇蹟課程》學員手冊第六十課:「當我開始看見時,便會從世上認出祂的倒影。我寛恕一切,因為我感受了祂在我內澎湃的力量。」 如果只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寛恕的話,你没有辦法感受祂在我內澎湃的力量,而且「小我」很會偽裝,有時我們被迷惑,以為已經寛恕了怨敵。 然而,你怎麼知道已寛恕了對方?若是他(她)對你和顏悅色、你會覺得我寛恕了。倘若對方對你大聲嘶吼、或臉色很難看……時,你是本心不動,還是心中嗔怪─「我寛宏大量原諒你,你卻反過來指責我、罵我……」? 是泰然自若,還是氣急敗壞?是否真寛恕,昭然若揭! |
(本文由Ava分享,小烏龜整理)
【寬恕系列】
•愛,有感
•幸福的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