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六月初,女兒從大學畢業,立即於七月一日就到親戚開的公司上班。
上了五天的班,除了感到有一點累以外,其餘一切皆在正常的學習及調整適應當中。
周休二日過後,星期一早上,女兒肚子絞痛腹瀉,於是請假看診,然後在家裡休息。隔天,她告訴我身體依舊不適……。
媽咪,我還是全身無力,可以再請假一天嗎?
我看比昨天好多了啊!真的不能去上班嗎?(邊做早餐邊回答)。
可是我覺得好累!
剛上班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啊!(口氣不耐)
我真的想請假,可不可以?
隨便妳啦!(不耐加厭煩)
那要怎麼說?(不知所措)
既然要請假,就自己打電話。我不是不讓妳請假,想想看,才去上班五天,就連休四天,別人會怎麼想?怎麼看妳?
我只是生病要請假而已,結果你的情緒好大哦!
我沒有!(極力否認中)
妳有!而且從頭到尾妳都沒有關心我的狀況,只是一昧地要我去上班……媽咪!我現在的感覺是:除非我拖著疲累的身子去工作,你才會捨不得我,才會覺得我是一個好孩子!(口氣平和卻語帶哽咽)
孩子關上房門打電話至公司請假。而我,站在門口,內在夾雜著一股龐大的怒氣,眼淚更是不聽使喚地流個不停。門裡門外,我和女兒身在咫尺,心的距離卻遙若天涯!(我靜默自問,到底怎麼了?)
當你完全認同一個角色時,就把一種行為模式和你的本質混淆了,然後還會過於嚴肅地看待自己。你也會自然而然地指派角色給他人,好讓他們來配合你的角色。(摘自一個新世界)
記憶中,無論在校讀書或工作上班,我總是克盡職守,甚少請假,因為自認為這樣才是『負責任』的表現。結婚以後,工作家庭兩頭燒,我仍舊認真努力,不容怠忽本分。後來辭掉工作,期間,因不懂釋放壓力之故,導致身體經常不適,卻依然自我期許要有堅強的意志力,竭盡所能地扮演好家庭主婦的角色。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一個“不能生病”的框架,更演變成內在的深層信念--“我必須是被需要的,這樣才能凸顯我生命價值的重要性”。
透過工作坊的課程引導,讓我看到自己對心目中那個形象的沉迷上癮,無怪乎當女兒生病請假時,我的情緒會如此地憤怒不安。(察覺到原來是自我的妄心造作,我感到撕裂般的痛苦,並不斷地自我批判,且淚眼滂沱的吶喊著:孩子,對不起,讓你受苦了!)
當生活呈現問題時,儘管我仍常常回到舊有的模式裡,但藉著一次又一次的不斷上課清理,一次又一次地練習寬恕,終讓我逐漸體會深刻的平安及幸福!合掌感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