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「慈訊幸福教室進階班」精采分享

我從小努力用功,拼上人人稱羨的學府。婚後放棄了所謂的金飯碗走入家庭,當了多年的主婦。我没有工作、没有收入,有著說不出的失落感,總覺得自己是個「靠先生養」的人,很没有存在的價值感。想著當年的同學,皆是教授、總經理……,可以在辦公室裡做著重要的事,而我卻把寶貴的生命浪費在「柴米油鹽」等瑣碎的事,內心的空虛、失意……不時地侵蝕著我。朋友不經意的一句話:「真可惜了你這個人才……」更是挑動了我最敏感的遺憾。

因為,怕別人說我是個「没有任何貢獻、成天無所事事」的家庭主婦,所以我就更認真地想照顧好家人、打理好家務,當個「有用的」主婦。為了得到婆婆、先生……的肯定,我花很多時間在家中照料家人,並且把期望放在孩子身上。陪孩子讀書、上才藝課、寫作業……,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而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,讓孩子與我都萬分緊繃。

而且,孩子從媽媽口中所聽到的每句話,都是背負著大人的情感包袱,一種「你是否明瞭我為了你犧牲多少」的暗示。孩子明白媽媽的哀怨,但又無法忍受這充滿晦氣的話語,接受不了又逃避不掉,只好和我一起糾纏下去。

因此,我自認都這麼盡力,孩子卻照樣脫序演出。

我,真不知如何面對這世界。

在慈訊這幾年,我慢慢地覺察到,因為幼年的不被重視的經驗,讓我很努力地去做,想讓別人無從挑剔,以為這樣才會讓父母愛我、以我為榮,然而拼命地努力想證明自己的價值,只不過是為了想掩飾內心的無值價感…。於是逼迫自己或身邊的人做很多事,讓週遭的人都逃得遠遠的,更重要的是,企圖擺脫無價值感的努力,只不過更突顯、更強化了無價值感罷了。

在這過程中,執念著某個角色──如果我没有做好這件事,我就不是好太太;如果我没有做好這件事,我就不是好媽媽;如果我没有做好這件事,我就不是好女兒……,讓我活得很没有自信、没有安全感,没有價值感……。

回首過往,或許別人根本没有對我所做的事情有這麼多的想法和看法,是我自己被自己的詮釋,所創造出的不安全感、無價值感……所困住,而無法脫離。

當我開始坦然地接受自己是個家庭主婦,並理解到我可以不必做任何事來證明我是重要的,我不必再兢兢業業地自我要求完美,深怕事情有任何閃失而失去掌控。

我自己本身就是那存在的創造,而非經由「我是……」,或是別人口中所說的「你是……」,我才是……。

我單純地是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