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平日婆婆所收的善款皆是由我幫她整理。

在發現「將她妹妹14月所捐的款項漏記了」時,心想「『精明能幹』的我,怎可能發生這種錯誤疏失?」所以一直尋找「是婆婆的錯、不是我漏帳」的證據。

詢問到第一位師姐,她說:「至始至終從未見到這個人的名字。」所以我理直氣壯跟婆婆強辯:「您看,我沒錯,我是照師姐的本子謄過來的。」

再去找第二位師姐,她說:「有!在一張單子上。」我極力辯白:「那張單子,我從來沒有見過。」她又說:「跟××的資料在一起的!」

回家後,趁婆婆外出時,去偷翻她保管的資料,竟然發現「是我漏記的!」

當下,內心天人交戰:是當場把單子銷毀?(但是,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只有婆婆不知,但也不能欺負她不識字。)還是跟婆婆認錯?

不知如何是好?想道歉卻又拉不下臉。

翻了翻《靜思語》:君子是有肚量,所以他的涵養會愈來愈好;小人是咄咄逼人……心想:「天啊!我就是那個小人!」

看完電視後,鼓起勇氣跟婆婆道歉,並念了那句靜思語,還解釋了其涵意,告訴她:「媽媽,您是那個君子,我就是那個小人!」

妙玲老師說:「我們常常為了維護形象,而費盡心機證明自己是對的。每個人心底都有個依據過往種種經驗、信念、痛苦、挫折……所刻畫出的自我形象。」又說:「我們太在意別人的想法、別人對我的評價如何、我是不是不夠好……因此常讓我們身心倍受煎熬,這種痛苦與掙扎掩蓋了外在美好形象所帶來些許的慰藉。

當我們不必再偽裝自己去面對人生時,會赫然發現:幸福離我們這麼近,但,我們曾忘了如何靠近。

(本文由小欣分享,蘋果妹整理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