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會的前身-「生命實相研究會」的幾位長輩是我們要深深感謝的,賴清森老師、王金娥老師、張月華老師、蔡霜裡老師、劉張蕊老師、林德憐老師,還有一位默默耕耘、破浪推舟的舵手-沈林阿蓁師母-我們現任的董事長,以及許多早期上課領受每堂五百元車馬費的學員們。 

老師當初要成立「慈訊文教基金會」,也有來自各方面的聲音,贊成的歡欣鼓舞,反對的人說老師野心勃勃。也有政治人物及大企業願意提供巨額的款項資助,老師均不為所動,只是默默的計畫,按部就班的進行,他知道唯有成立基金會才能發揮自己的理念,造福更多的人,唯有不接受政治或企業獻金才能不被左右堅持理念。老師的理念是讓生命教育遍及世界上每個角落,這份胸襟大概是老師真正的野心吧!

由於老師的睿智,看到了生命教育必須從宗教的籓籬中出走,才有辦法真正落實,才能真正利益到需要的家庭及學員。所以在老師編譯生命教育法完成、出版的當下,已經造就了「慈訊文教基金會」誕生的契機。老師是秉著大悲的胸懷,來進行這份艱鉅的使命,也使得他散盡所有的積蓄、絞盡腦汁,為的是幫助社會上所有需要幫助的個人或家庭。他多次告訴我,生命教育法就像我們穿的鞋底皮一般。當初我並不能領會他的意思。直到後來有幸研讀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:「皮華豈足夠,盡覆此大地,唯心鞋底皮,隨行處處覆。」才豁然開朗,原來老師是以這般的菩薩心來實踐他心目中理想的藍圖。

嚴格說來,在我們成立的這一班「幸福家庭教室」是「慈訊文教基金會」誕生的孩子,當時雖然人少卻備極溫暖,師生都像一家人。當時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有沈木青老師、王金娥老師、蔡霜裡老師、林德憐老師、林麗紅老師、廖芳美老師、陳明珠老師、侯林阿早老師、鄭文雄老師、黃瀞儀老師、張麟烽老師、沈妙玲老師、沈妙瑜老師。這初生的嬰兒盡受這麼多優異的保母所呵護養育,充滿喜悅、充滿生機。

之後,這個模式發展到北、中、南各班。從各個角落中都得到滿山滿谷的迴響,家庭瀕臨破裂的團圓了,不乖的孩子變乖了,深夜不歸的丈夫回家吃晚飯了,各地頻頻傳來捷報。我們看到老師燦爛的笑容,我們感受到老師發自心靈的欣慰之情。看見豐碩的成果,大家都更努力的前進,每一位老師每天都馬不停蹄的到處授課,最繁忙的時候一個學期間開了二十多個班級,至於花蓮、台東、澎湖地區申請開班的則因人力不足而未能成行,這也是老師心中深感遺憾的事。

老師日夜不眠不休的策劃,為了開課的事、為了給學員更豐富的資材,過度的操勞之下,有一天老師病了,有一天看到豆大的淚珠掛在老師的雙頰。我知道他不是為了病痛,我知道他是為了慈訊的志業,為了苦難的眾生,萬一他倒下去了怎麼辦。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,西元二○○○年九月十八日,老師放下了萬緣走了,多年奔忙授課的身軀不再動了,他真的走了,我不曉得他是否先走一步為我們這些子弟找尋淨土?

巨大的傷痛,使我們的腳步稍微放慢了,今後的日子何去何從,老師的叮嚀、老師的信願我們如何去圓滿?由誰來帶領我們重新出發?經過一段日子的沉潛,我們懇求師母帶領我們重新揭帆。就這樣,五年了,由於麟烽兄、妙玲、妙瑜的用心,基金會的運作依著老師的願望逐步前進,我們期待慈訊的光如老師的願,放射到宇宙的每一個角落。慈訊的光是生命的光,是智慧的光,是引領我們平安的光。

有人懷疑生命教育法有這等力量嗎?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。藉著相信、藉著實踐,我們走出了陰霾。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七節這樣寫的: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開門。」只需你相信、妳實踐,「生命教育法」就依你的信心給實現了。佛陀告誡一位弟子:「如果你現在找不到平安,如果你在這裡找不到平安,你要如何找著平安呢?」我們智涵蒙特梭利學院是從「生命教育法」走出來的。秀寬老師是從「生命教育法」走出來的,玉美老師是從「生命教育法」走出來的,很多老師都是從「生命教育法」走出來而現身說法的,你也願意走出來嗎?我們拭目以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妙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